高峰时段挤地铁时,尤其是对女性来说,这种感觉只有她们才清楚:“在地铁里,你经常被挤得双脚离地。令人尴尬的是,你周围的几个男人夹着你。”这一切都很好。如果你再次遇到“猪手”,那不仅仅是尴尬。 为了避免尴尬,两年前,深圳和广州在一些地铁上设置了“女性第一车厢”和“女性车厢”,但在高峰时段,仍有许多男性乘客涌入。红星新闻记者在深圳发现,“女性第一车厢”基本上只是名存实亡。 据红星新闻报道,9月2日,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《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(修订草案)》。条例第18条规定:“地铁可以设置优先车厢。高峰时段,优先车厢只能供残疾人、未成年人、妇女和其他有需要的人使用。对于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,地铁工作人员应该建议他们离开。” 这一规定自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,并一度被推至热门搜索。不管他们同意还是不同意,或者态度暧昧,从不同的角度来看,他们都是合理的。如果我必须表明我的态度,我更支持广东郑钧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徐洪辉:国家保护老人、弱者、病人、残疾人等群体的权益,因为这些规定太笼统,许多权利已经成为一纸空文。深圳的做法值得肯定。 “女性第一马车”推出两年多后,事实给了这个想法一记响亮的耳光。面对“名存实亡”的现实,深圳仍然坚持“名存实亡”,并准备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。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和肯定。既然决定继续下去并解决“妇女第一马车”所面临的难题,公众和舆论需要宽容地给予时间,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。 为什么“女性第一马车”只是名存实亡?在我看来,关键在于未能形成普遍的社会意识,或共识和常识。例如,“不开车就喝酒,不喝酒就开车”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,实际上已经成为许多人拒绝吃饭喝酒的正当理由。 当然,“女性第一马车”和“喝酒不开车”有很大区别。前者属于道德范畴,后者属于法律范畴,但二者的共同点属于文明范畴。正如《红星报》记者采访的王先生所说:“文明绝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。这是微妙的,需要不断的提醒和指导。” 在这方面,广泛的宣传至关重要。它不仅需要在各种媒体上宣传,还需要在户外、地铁站和地铁等公共场所大力宣传。只要你了解人物和图片,市民就应该知道地铁上有“女性第一车厢”,男性不能进入。此外,地铁站还可以在等候列车的屏蔽门外更显眼地为“女性优先车厢”设置装饰和提示,以便男性可以有意识地避开它们。 我还有另一个建议:如果深圳有足够的决心和足够的坚定来执行“妇女优先”政策,为什么不迈出更大的一步——“优先”太温和,“排他”最合适。“女性的第一辆马车”已经成为“女性唯一的马车”。当男人看到这样的车厢时,他们就像在看“女厕所”。谁好意思钻进去? 红星新闻签约作家黄耿毅 编辑郭宇 |